2019已接近尾声
我们即将迎来2020
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
你在2019年初定下的计划
完成了吗
或又完成了多少
同学们常常吐槽
“越是滴水不漏的计划
最后往往一滴不剩”
可见设定计划是一回事
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
那为什么我们的执行力
总是不如我们的预期呢
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
执行力不足的问题
计划谬误
1977年,行为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认知心理学家Amos Tversky第一次提出了Planning Fallacy(计划谬误)这一概念,用来形容人们在预估自己效率时的过度自信倾向。
两位学者进一步解释说,在制定时间表的时候,我们倾向于忽略“历史数据”以及“可能遇到的延误”这两个因素,而习惯性地专注于对任务本身的(错误)认知,进而反复陷入“计划赶不上变化快”的迷思。
为克服对自己的盲目乐观(可能还掺杂了一点自欺欺人)而导致的执行力不足的问题,小编在这里给同学们提5个建议:
1.合理利用历史数据,也就是“用过去预测未来”。比如,你平时做一份PPT至少需要三天,那么再遇到类似的作业量时,就应该拿三天作为估算基准值。
2.让别人帮我们估计。根据1994年的一项已发表的研究,人们对自己的时间评估经常不准,但帮别人做计划时却意外地很少失手。换言之,你自己没有把握的计划安排,可以去问问你的同学,他们能够根据你以往的水平,不带偏见地给出更合理的答案。
3.换一套计算方式。在首次制定计划时,给自己多设置一点机动时间(比如25%,但也别太多),如果觉得得到的结果不太靠谱,调整的时候尽量保守一点,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修正。
4.先统计自己的计划失误率,再来做安排。你可以拿自己的实际完成时间,除以“直觉的完成时间”,然后多试几次取个中间值,差不多就是你每次完成任务时的“摸鱼率”。之后只要把计划值照这个比例放大/缩小就行了。
5.不要总挑精神头很足的时候做计划。“下决心”这项心理活动往往高发于打了鸡血的时刻,但也正因为如此,它们才会跟你的好心情一样持续不久。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份有用的计划表,挑一个“不那么开心”的时间(醒来六小时后,差不多在午后时分),可能比在精神抖擞时更靠谱。
哦对了
使用上述方法有个小小的前提:
假如你的心态是
“时间表越宽松就越不想干活”
那么上述方法会让你陷入
“制定了拯救拖延计划
却因为拖延迟迟执行不了”的死循环中
所以
如果你对战胜自我没有那么大的把握
那小编还是建议你
不要过于迷信方法论
认清自己
反向操作
现在就动手把期限提前一个礼拜!
最后
小编在这里
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!
祝愿同学们
2020年计划成功
梦想成真~
福建师大永乐高70net心理健康教育中心
微信号:xhxyxijkjyzx
热线电话:0591-22867181
投稿邮箱:xhxyxljkjyzx@163.com
中心地址:永乐高70net创新创业园D栋302